
大陸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在連續兩個月跌破2%以下後,重新回到2%之上,主要受消費需求回暖提振。
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0.8%,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遜於市場預期,且連續第四個月位於負值。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1月份,受春節效應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有所上漲。其中,1月食品價格年漲6.2%,漲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13個百分點。
食品中,鮮菌、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年漲15.9%、13.1%和6.7%;豬肉價格上漲11.8%,漲幅比上月回落10.4個百分點;雞蛋、禽肉類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8.6%、8.0%和4.8%;糧食和食用油價格分別上漲2.7%和6.5%。
非食品價格年漲1.2%,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98個百分點。非食品中,服務價格上漲1.0%,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能源價格上漲3.0%,漲幅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5.5%、5.9%和4.9%,漲幅均有回落。
董莉娟指出,1月PPI繼續下降,主因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和大陸國內煤炭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整體繼續下降。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4%,降幅與上月相同;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5%,漲幅回落0.3個百分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下跌的有15個,與上月相同。
有專家表示,展望2023年全年,在需求端帶動下,未來 通膨 水準回升的可能性較大,CPI平均位置相比2022年將有所抬升。但通膨並不會構成今年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的重要主線和調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膨的增長趨勢和整體形勢預計仍較為溫和。
1月PPI繼續下降,反映部分中下游工業製造業的生產成本壓力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