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憂TPMI恐外流 中研院:不可能

立委憂TPMI恐外流 中研院:不可能
立委憂TPMI恐外流 中研院:不可能
立委黃國書(左)上午與律師陳為祥(右)召開記者會,質疑中研院生醫所執行中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商業技轉有瑕疵,恐產生國安疑慮。記者曾吉松/攝影

立委 黃國書 昨舉行記者會,質疑中研院生醫所執行中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商業技轉有瑕疵,涵蓋全台六十萬名國民 基因 資料的醫療研究計畫,竟有五點適法疑慮,若基因資料處理不慎,恐產生國安疑慮。台灣精準醫療計畫 團隊 澄清,參與者資料皆「去識別化」,金鑰由醫院持有,中研院生醫所研究人員無法取得任何個人資訊。

黃國書說,基因資料不只具有龐大商業利益,也會對國家安全造成衝擊,凡因醫學研究等目的,蒐集人體檢體、衍生物或相關資料、資訊,都應依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規定,取得提供人的同意,並應納入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保管,醫療器材之准用, 均應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申請許可。

黃國書指出,生醫所TPMI計畫,與全台十六間大型醫學中心及醫療院所共同合作,存在可能未取得參與者簽署「人體生物資料庫參與者同意書」、未依法告知退出權等狀況,且由醫院蒐集受試者檢體及病歷資料,僅以編碼取代姓名,在未去連結的情況下,交由生醫所用未經過主管機關檢驗核准的晶片及儀器,定序基因排列,其檢測報告並回傳給醫院於臨床使用。

黃國書說,據他了解,目前計畫已經蒐集到近六十萬筆民眾基因資料與病歷,計畫主持人郭沛恩個人亦持有備份,且TPMI計畫接受全外資控股的GeneRight公司協助募資十二億的贊助,已與境外公司商業合作,中研院生醫所保存的受試者資料除可能外洩到國外從事商業利用,也可能外流到境外,恐遭敵對勢力做不當使用。

台灣精準醫療計畫團隊說,TPMI皆有取得研究對象同意。作為有特定目的的研究計畫,建置「資料儲存系統」是為安全存放來自合作醫療體系的病歷資料與基因資料,與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置後提供不特定目的使用的目標不同,該研究計畫並非建置人體生物資料庫,故不適用「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因此並未申請設置人體生物資料庫;郭沛恩負責管理,也合於法令規定。

對於外界質疑有資料外洩從事商業利用疑慮,台灣精準醫療計畫團隊說,GeneRight公司雖曾與團隊討論協助募資進行研究的可能性,但中研院院方考量可能有潛在風險,雙方去年十月中止討論。TPMI計畫單純為促進我國精準醫療發展所進行的學術研究,並無任何商業合作,更無資料外洩至國外。

info

電話號碼 +1 000 000 0000

© info {{current_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