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職於大型國企,政治素質強」這是外界對於陳戌源當選足協主席的評價。陳戌源上任後,重拳對足協全面整風,在任不到四年時間裡,改革俱樂部名稱、降薪、限制歸化球員…讓中國 足球 從當初的金元大佬成為一地雞毛。2022年衝擊卡達世界盃失敗,更是令男足成為全國消遣的對象。
陳戌源落馬後,他的罪狀紛被爆出,足球報李姓記者稱他「在國家隊征戰期間,讓國腳陪著他踢球,讓後勤人員陪著他打麻將,成績打得跟XX一樣,每天歌舞昇平、分獎金。」但陳被查是否與此有關,尚待官方調查。
紅星新聞報導,陳戌源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還是高級經濟師。他2019年當選足協主席後,雖然大談深化改革,但其主導推行的多項足壇新政,卻遭外界普遍反對。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是陳戌源的一大改革。他在疫情期間強行推出的俱樂部、球隊中性名政策,以及宣傳的公益足球聯賽理念,讓山東魯能、河南建業、天津泰達、廣州恆大等俱樂部及球隊名稱成為歷史,嚴重挫傷俱樂部投資人的投資意願。
陳戌源曾在央視節目中表示,「足球本身是社會公益產品,投資人要有社會責任感」。這句話一出,在當時就引起極大爭議。外界認為陳戌源過度強調足球的公益屬性,卻忽視了社會經濟屬性。
報導指出,陳戌源上任後,中超分紅連年下降。2022賽季中超各隊的分紅約人民幣800萬(約新台幣3542萬),少於2021賽季的1000多萬(約新台幣4427多萬),更比不了「金元足球」鼎盛時期的年分紅6000多萬(約新台幣2億)。中超的冠名版權費也持續縮水。
在陳戌源的主導下,中超的投資成本越來越低,陳戌源認為金元足球導致球員年薪過高,使他們進取心不足,也給俱樂部帶來了很大負擔。足協此前為了減輕俱樂部負擔,已經連續兩次降薪,使國內球員的頂薪從千萬級別降到了現在的500萬(約新台幣2213萬)。
有球員對足協的決定產生質疑和牴觸,他們表示長時間的欠薪已經讓生活拮据,為了緩解運營壓力,中超八冠王廣州隊也開啟了直播帶貨的先河。
此外,陳戌源對於歸化球員的限制也引發球迷不滿。以2019年廣州恆大為例,當時為五名歸化球員支付的轉會、工資、安家費等高達8.7億(約新台幣38億),此外還要每年支付約3.6億(約新台幣15億)的年薪。到2022年年底,廣州恆大在這五名歸化球員身上的投入已經接近20億元(約新台幣88億),但是在2022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中,他們卻被限制「沒有辦法」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