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科技巨頭華為培養出不少人才,而員工獨立門戶後也多少帶有華為印記,甚至表現的更加出色。位於 深圳 龍華區的匯川技術董事長朱興明便是華為培育的優秀人才之一,他離開華為後,創辦的匯川技術在去年淨利潤達人民幣39億元(約新台幣173億元)。而他帶領匯川的方式多方面汲取了華為經驗。
朱興明畢業於燕山大學,主修無線電專業,並以第一名成績保送燕山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分配到深圳一家小企業從事技術工作,先後進入華為電器與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隨後便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匯川技術。

匯川技術成立於2003年,主要從事變頻器、電機、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並於2010年上市,最新市值已經接近2000億元。該公司採取為工廠服務的「to B」業務。朱興明曾表示,匯川現在提供的核心零組件與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只有個位數的廠家能夠提供。這意味競爭對手少,也讓匯川持續實現高營收、高獲利。
而朱興明在帶領匯川上,充滿華為影子。綜合陸媒報導,匯川9名董事會成員裡,還有4名在華為工作過。身為前華為人,朱興明不諱言他在管理匯川時所留下的華為烙印,他在2022年的混沌學院上表示,「我的管理生涯從華為開始,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學習華為。」
一個來自華為的管理養分是,朱興明有意學習華為的員工持股制度,把員工利益與公司綁定。據大陸企業APP 天眼 查,朱興明和女兒朱瀚玥合計持有匯川9.7%的股份。最新一期數據顯示,匯川向837名核心員工,發放1272.6萬份股票期權。若按當時的價格算,這部分股票價值7.3億元。
朱興明跟華為學到的另一個重點是重視研發投入。去年上半年,匯川收入103億元,研發投入就有10億元,研發費用率約10%。朱興明曾說,「用中國一流的工程師來實現世界一流專家規劃的東西,大量地利用中國的人口紅利,這點非常重要。」而這兩年,朱興明也將精力投注到人才戰略上,並將2023年定義為匯川的「人文年」。
另外,朱興明也自華為繼承了「第一論」。他2018年公開受訪曾表示,他先前在華為的傳統就是,「我們做什麼東西,標桿一定是世界第一的。即使暫時做不,你內心來講,你必須要做第一。」這帶動匯川不斷將目標盯著國際最新進的製造。而這種壓力的牽引也造就匯川的「狼性」。朱興明曾說,企業發展一定要具備保證方向正確的「牽引力」,再加上從戰略分解開始,永無衰減的壓力傳遞體系,這種壓力是「推力」,也是匯川團隊狼性的來源。